劳动周活动 | 当千年妆奁文化遇见现代实验室

作者: 初二(5)班 王昕宇、陈梦媛 发布日期:2025-03-30

当石臼研磨金箔的清脆声在化学实验室响起,中大附中劳动周"古韵点绛唇:中国传统口脂制作体验"活动为传统文化传承书写了新的注脚。3月25日放学后,我们在吉老师和陈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美学对话——用科学方法复原古代口脂制作技艺。

?

首先,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制作口脂的原材料并详细阐述了制作方法。同学们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开始制作。

陈老师说:“古法制胭脂需经‘晨露凝香、金箔点翠、春杵研朱'等十二道工序,今天我们试试借助现代仪器再现传统工艺的精髓。”我们将金箔纸一点点磨碎,石棒与石碗摩擦,发出“呲呲”的响声,磨好的碗中好似布满万般繁星。加入色粉,无疑是需万分小心的,一开始,我们用小铁勺轻轻拨动色粉,称上的数字一点点增加,连受潮的色粉掉落也会引起大家的担心。在电子秤示数刚达到1.00g时,我们的心也便放了下来。色粉与金箔的混合使原来跳脱的金色多了一丝沉稳,搭配出绚丽色彩。

?

吉老师提到:《齐民要术》中有记载“三分脂七分蜡”,所以蜂蜡与植物油脂的黄金配比是成品质感的关键。因此在小心地加入混合油蜡后,我们便送它去加热了。玻璃瓶中的蜡渐渐变得透明,随着金箔的翻动,整个蜡呈现出如丝绸般的顺滑,也提醒着我们烧制即将完成。最后,我们将溶液装入口脂盒,还在溶液里还加入了维生素E,精油和一点点花瓣。晾制干后,罐中的口红呈哑光而又顺滑的状态,手指轻轻打圈使其融化,一抹淡雅的豆沙粉跃然指上,柔和又不失活泼,与白色或青色的容器相互映衬,又有碎花点缀其间。

这看似简单的口脂制作,却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磨金箔时飞溅的星芒、也是精确到毫克的称量和配比。实验室窗外,木棉花开得荼靡。仿佛那些盛放在现代器皿中的古典红妆,正见证着传统与现代的惊艳邂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