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新篇章
为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广州市罗金星名教师工作室于3月18日上午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备课会。
会议聚焦一体化,共商教育衔接新路径
本次集备会由中大马院党委书记陈有志主持,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衔接与实践”为主题,旨在打破学段壁垒,促进各学段之间的有效衔接,推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

中大党委副书记王帆教授首先致辞,他指出要坚定政治立场,树立全局观念,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探索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模式,不断完善具有中大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


?
专家引领,共话教育创新

会议特邀多位专家教授和一线教师作专题报告。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童建军教授指出,培育时代新人的共同教育目标,构成了“一体化”的基本教育前提。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学生“小我”成长与国家和民族“大我”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

随后毓贤学校谭日新副校长系统阐述了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实践所得和后续推进方向和优化策略。

接着,中大附中张小华老师发言,集中介绍了附中近年来立足中大构建“1+3+N”思政教育的立体场域、开发多样的微项目学习课程资源、进一步以馆校共融为支点撬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的实践案例。?

短暂的会议休息后,中大附中罗金星副校长以不同学段学生对数学题的作答为引进行发言,他提出要践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实现一体化目标建设。用好讲透教材内容,实现一体化内容建设;参加培训加强沟通,实现一体化队伍建设。发言层层递进,现实与策略交融。

精彩不断,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常莉发言。她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为出发点,阐述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如何能从“已知”到“求变”的美好。
在自由发言阶段,附中严钦熙校长、附小韩景峰副校长、中大马院张浩教授、李珍教授、姜帆教授、附中祁军磊老师等都结合自己的体会提出了更多的期待。大家都提到,思政一体化不仅是内容的衔接,更是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贯通,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需要各学段教师共同努力。
最后,中大马院院长沈成飞教授总结了本次集备会的成果,他强调,各学校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此次集备会的成功召开,也预示着各学段老师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