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文科真的无用吗?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我是初一11班的林煜晖。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文科真的无用吗?
最近,中考分数调整的文件发出表明理科权重显著增加,加上人工智能的崛起,这让许多人预言:作家、律师将被AI取代。我的身边,有同学因热爱文科与父母争执,有家长直言“学文不如学理实际”。但我想说:文科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试卷的分数,更在于它赋予我们理解世界的能力;学习的意义,也不在于得到标准答案,而在于探索答案过程中收获的成长。

?AI可以模仿文字,却无法替代“人心”。人工智能能快速生成一篇结构严谨的应用文,但它无法理解唐僧为何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依然慈悲纯粹。我曾让AI续写“真假美猴王”,它笔下的唐僧念紧箍咒如流水,一心要置悟空于死地,全然丢失了原著中“扫地恐伤蝼蚁命”的佛性。AI仿欧·亨利写短篇小说,却写不出那令人心头一震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AI描绘的风景散文辞藻华丽,却没有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中那份孤独与怅惘。AI没有血肉之躯,它看不见春樱的绚烂与秋叶的静美,更无法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共情。文字的灵魂,源于人类独有的喜怒哀乐;思想的深度,诞生于对生活的真实触摸。
有人说:“文科知识网上都能搜到,何必苦学?”但知识只是工具,人才是目的。AI可以告诉我们《哈姆雷特》的剧情,却无法回答“生存还是毁灭”背后的人性挣扎;它能罗列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却解释不了岳飞“靖康耻,犹未雪”的悲壮从何而来。唐僧取经,若佛祖直接将经书递给他,那十万八千里的跋涉还有何意义?同样,我们读《史记》,不仅是记住朝代更迭,更是从司马迁的笔锋中学会“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精神。若只依赖AI的答案,我们将失去独立思考和感知世界的能力。 ?
当然,强调文科的价值,并非否定理科的重要性。理科探索自然规律,文科诠释人性文明,二者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今天的时代,新兴职业正打破文理界限——游戏《黑神话·悟空》将传统神话与现代技术结合,打造出震撼世界的东方美学;新能源汽车的设计需要工程师的精密计算,也离不开设计师对“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人文思考;AI研发者也坦言:“没有伦理学的约束,科技可能成为脱缰的野马。”
教育的意义,从来不是让我们成为“高分工具”,而是培养完整的人——既有理性思辨的头脑,又有共情万物的心灵;既能用代码构建模型,也能用文字传递温度。 ?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我想说:人类的伟大,在于我们既能用数学公式计算星辰的距离,也能用诗句描摹银河的浪漫;既能用机械改造世界,也能用故事慰藉灵魂。放下“文理之争”吧,兼容并蓄,理性与感性交织,才会有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 ?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