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飘香爱作基,策马扬鞭又一年

——“家国存念,爱植沃土”教师经验交流暨论文颁奖会手记

作者:语文组 谢宇珍 发布人:俞惠铭 发布日期:2021-09-30

9月29日,我校举行了“家国存念,爱植沃土”教师经验交流暨颁奖会。会议分三部分,一是邹玉莲老师和杨惠贞老师分别回顾了在本校的专业成长历程,二是由我校第20届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获奖者代表胡艳丽老师、皇兵老师和袁俏芸老师分享了论文成果,三是严钦熙校长、刘勇斌副校长为“第20届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和“第二届届教师优秀微课征集评比”的获奖教师颁奖并合影。会议由校教研处副主任程瑶老师主持。


邹玉莲老师曾任海珠区第一届中学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和海珠区初中英语中心组成员,是我校1993年复办以来首批英语教师,她带领复办首届初中毕业生获得了优异的英语成绩。最吸引众人目光的是她展示了一组组珍藏多年的老照片,风趣幽默地回顾了她在这里的教研和教学的经历和她去日本留学经历,这些老照片见证了复办初期的艰苦经历,也见证了学校经一次次蜕变,成功跻身广州市名校行列的历程。时光匆匆,幸好,还有老照片记录着时光的轨迹……





杨惠贞老师对她在中大附中的教育教研专业发展作了题为《教一本书,修人世功》的发言。她1995年入职于此,至今已经26年。当时,杨惠贞老师作为唯一的化学老师兼化学实验员,筹办了学校的化学实验室,至今担任了十七年的生化科科组长。她曾任广州市初中化学中心组成员、海珠区中心组成员,从青涩到成熟,学会了多维思考理解世态。流年碎影,时光印记,26年里,留在她脑海里更多的是同事间的友谊和愉快的合作,还有工作小憩时的欢乐。


语文科组的胡艳丽老师作了《任务驱动下的〈艾青诗选〉整本书深度阅读模式探索》的汇报。胡艳丽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艾青诗选》整本书深度阅读,设计了富有特色的“中大附中《艾青诗选》初读活动任务单”,并以任务单为载体,引导学生“以读为主线,以思为核心,以写为支架,以展为评价”,帮助学生与文本和作者展开深度对话,系统地构建阅读思维方式,让学生的阅读更有计划、有方向、有目的、有效果。胡艳丽老师还分享了学生编写的《我的艾青诗选》和精美书签的制作,活动成果汇编成集,名为《诗样年华流淌笔端》。


化学科组的皇兵老师分享了他在2021年7月参加“第六届全国化学教育高峰论坛·牡丹江会议”所作的报告,题为《通过项目式学习践行“五育并举”——以必修二“乙酸”为例》。在案例介绍中,他以“任务与问题”作驱动,以情境创设为桥梁,带领学生认识了传说中的“醋”和古籍中的“醋”,结合生活情境去了解“烧鱼时经常加料酒,如果再加点山西陈醋,去腥、醇香更鲜美”的原因,还进一步结合秦汉时期的《神家本草经疏》提到的“亦可以汁熬烧酒,藏之经年,味愈佳”,深入探讨“乙醇会被氧化为乙酸,为什么味道更好?”最后还分享了“醋疗”和酿醋劳动。这样,“化学的乙酸”“体健的乙酸”“劳育的乙酸”“文化的乙酸”层层推进,学生多维度均有收获。正如皇兵老师所说的:“此时认识的乙酸,是有温度的乙酸,已不再是那个有刺激性味道的乙酸。”


心理科组的袁俏芸老师和老师们分享了教育教学论文与写作的经验,从“为什么要写论文”娓娓谈起,以丰富的事例作为回答:写论文不但可以使教育实践更富有洞察力,还可以一举多得,为工作减负。至于“写什么”,一个吸引你的话题、一个困惑你的现象、一个纠缠你的难题、一个你熟练的技巧等,皆可成为写作的灵感和素材。最后,袁俏芸老师以《磨刀不误砍柴功,四环八步巧梳理—论四环八步法如何有效指导心理课教学设计》为例,谈论文“如何写”。袁俏芸老师强调,论文的写作离不开专业的阅读,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确实,论文的写作是一个在不断打磨中走向深刻的过程,不断总结,集思广益,精雕细琢,方可出新意、见深度。


会议的最后,由严钦熙校长、刘勇斌副校长为“第20届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和“第二届届教师优秀微课征集评比”的获奖教师颁奖并合影。




教育的幸福来自于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发展,来自于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回顾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全力以赴闯新路、开新局、出新绩,在这片沃土续写新的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