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课同构新尝试:当弹力带遇上安塞腰鼓
1月3日,我校迎来了新年内驱力校园开放日。上午第四节体育谷若丹青老师与音乐邓向云老师在操场上共同执教了一节跨学科体能和节奏训练课。女同学们手持的黄色弹力带与男同学们腰间扎着的大红腰鼓组成了操场上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赢得了到场嘉宾、家长、师生的一致喝彩!
整堂课将体育学科的体能训练与音乐学科的节奏训练相结合,融合了体育、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 “强调实践开发,创造潜能,科学运动,促进学生人格身心全面发展”的理念。体育谷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将课堂分为若干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导入环节是两位老师精心编排亲自示范的“带”鼓’齐舞。伴随着浓郁西北音乐风格的《信天游》响起,似乎就把同学们的思绪带到了千里之外的黄土高坡。
音乐邓老师接着向同学们介绍了安塞腰鼓的形成与发展——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及民情习俗是分不开的:安塞位于陕西省延安地区的北部,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延河在境内蜿蜒流过,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这里历史上就是军事重镇,为抵御外族入侵的边防要塞之一;当地群众传说,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庆贺。随着时间的流逝,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民众祈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从而使腰鼓具有更大的群众性,但在击鼓的风格和表演上,继续保留着某些秦汉将士的勃勃英姿。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听完介绍,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拿起弹力带和腰鼓跃跃欲试。老师将同学们分成两组,女生跟着谷老师学习弹力带体能操,邓老师教男同学打腰鼓。另外邀请三位同学两位打大鼓,一位敲钹,用独特的安塞腰鼓的鼓点为同学们击鼓助威。只见女同学们手持弹力带一会儿左手上右手下交替摆动,一会儿双手举带过头顶,吸腿跳跃,很快就掌握了弹力带的要领动作。男同学们也不甘示弱,拿出秦军将士横扫天下的气势,有板有眼地打着腰鼓。一会儿右手高抬,左手击鼓,一会儿庆丰收步,一会儿大缠腰小缠腰,最后接一个凤凰三点头。摇头晃脑,神气极了。操场上真是弹力带飘扬,鼓声咚咚,好不热闹。
最精彩的展示环节,是同学们在老师帮助和引导的基础上,掌握核心动作要领,分成两组创编、拓展,充分发挥了自主创造性的潜能。短短八分钟就创编出了有节奏变化、有动作变化和队形变化的组合。尤其是丰富多彩的队形变化里面,同学们一会儿跳跃,一会儿高举双臂的体能动作再接一个“庆丰收”的腰鼓动作,分成两排相互穿插。弹力带和鼓槌上的红绸交替闪现,似美妙乐章起伏,更是最优美力量展示。
我们确信,让孩子通过艺术热爱生活,通过生活体验幸福,这种幸福和全面身心发展的能力最终会升华凝结为核心素养,受益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