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互联? 同课异构

作者:政治组? 钟 璇 发布人:俞惠铭 发布日期:2020-11-23

11月20日周五上午,深圳百合外国语学校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组来访,与我校初中道法组进行同课异构交流研讨活动。百合外国语学校教务主任瞿伟明老师、学生处主任李俊义老师、初三年级主任廖延军老师、我校教研处副主任程瑶老师及两校初中道法组成员参与了本次活动。


0

七年级同课异构活动的课题是《家的意味》,深圳百合外国语学校张华老师和我校费正清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两节精彩的道法公开课,深受学生喜爱。

张老师异地上课,课前播放了一首《相亲相爱一家人》,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然后展示知识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新课由猜字谜语导入,通过让学生介绍家是什么,讲解家庭的含义及分类;又通过接龙游戏“你能从家里得到什么”,讲解家庭的基本功能;学生阅读感悟,理解家的作用,体味家的亲情。张老师随后展示传统家文化的相关材料,讲解家规、家训、家风的重要性;又结合校园生活和时政,引入校训、校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了认识和理解;重点介绍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核心,从道德和法律层面理解“孝亲敬长”的必要性;通过观看视频,寻找身边的榜样,探讨孝亲敬长的具体做法。

费老师通过说文解字引入课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并结合“不同类型家庭”图片,让学生知道家庭关系确立的三种形式。课堂设计三个活动:通过“寻找最能代表自己家的照片”活动,挑选最具代表性的照片,让学生本人讲述原因,感悟家的作用;通过学生“讲述自己的家风家训及其背后的故事”活动,感悟中国家的丰富内涵,知道“孝”在中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把饺子带给儿子”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分别从心理、道德和法律等三个角度探讨如何孝敬父母。

两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张老师的课有以下亮点: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多样,学生参与度高并能以不同形式的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习材料丰富,挖掘学生身边素材,特别选取了我校微信公众号执教班级的军训照片,让学生特别欣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费老师的课有这些亮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手,在课堂中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例如,学生在讲述自己家风故事时候感动落泪,其他同学也深受感动;设问具有启发性,渗透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年级同课异构活动的课题是《服务社会》,深圳百合外国语学校谭鑫老师和我校李昌军老师以不同的巧妙构思展示了两堂精彩的交流课。

李昌军老师在八年(3)班率先出场。开始上课,李老师展示并播放了由南海实验中学初二夏艺洋同学演唱的致敬逆行者的抗疫励志歌曲《在一起》,优美感人的艺术氛围中,学生体验到“逆行者们奉献自我、服务社会的意义所在”,激发学生服务社会的情感和理想。李老师还播放展示了医护人员、警察、工人、农民、志愿者等社会各阶层“平凡人”为抗疫而奋战一线的照片,重点以“逆行者”中的某基层干部和建筑工人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抗疫中其言行所反映出的进步”。学生充分讨论,语言表述独到而准确,老师评价及时而中肯,成功突破本课学习的难点问题“服务社会的意义”。

李老师再通过播放《00后大学生志愿者抗疫》视频过渡到第2目“服务社会的渠道和要求”学习。视频中,同学们被大学生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染,李老师借机引出话题:我们也是00红后,我们能为抗疫、为社会做些什么?学生们踊跃分享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李老师趁势展示初二年级部分学生在上学期和暑期为抗疫、为粤西扶贫所开展的捐款公益活动及志愿者活动相关照片,点禁燃起学生自己曾对社会做贡献的记忆,课堂气氛更加热烈。最后,李老师设置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们就垃圾分类公益宣传环活动作一个即兴策划。学生们4-5人为一组积极讨论方案,思考可能遇到的困难。老师及时跟进,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和结果。当得知同学们产生“市民不来配合宣传”的担心时,李老师顺势与学生们切磋“解决方案”,指导学生提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老师还提示学生,如果不懂垃圾分类或不会垃圾分类,那就要热爱劳动,培养劳动意识和能力;如果不会搞活动策划,那就要丰富知识、主动学习。一个即兴的模拟策划活动,简约而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途径和要求”。

谭鑫老师以“广州志愿者宣传”视频导入课堂,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参与的公益活动,展开了对“第2框 服务社会”的主题学习。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参与志愿活动的体验,充分肯定并赞扬同学们的亲近社会行为。尔后,特别展示一个关键词“逆行者”,让学生分享对“逆行者”的理解。尽管学生理解“逆行者”一词出现分歧,但谭老师都能机智化解和指导。随后,谭老师让学生分小组完成合作探究:“身边有哪些逆行者;逆行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逆行的意义在于什么”等问题,学生讨论后踊跃发言,分析了“逆行的意义”,感悟到了“服务社会的意义所在”。本课最突出的部分是,谭老师巧妙地将课本“如何服务社会的问题”转化为一个辩论活动。在谭老师引导和帮助下,正反方辩手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课堂气氛热烈。精彩的辩论结束后,谭老师引导学生小结“服务社会的具体做法”,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启发学生服务社会要从力所能及小事做起,也要从完成当下的学习任务做起,为以后走向社会、为社会做贡献而打下坚实的知识与素质基础。

李老师和谭老师的课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深受学生喜爱与好评,但亮点不同:李老师善于挖掘学生素材,有效运用教学资源,演绎课堂精彩;整堂课生活化气息浓厚,做到了眼中有生,心中有情。谭老师异地上课,敢于挑战,富有亲和力和创造力,课堂思辨性强,师生互动融洽、气氛热烈。

九年级同课异构活动的课题是《促进民族团结》,深圳百合外国语学校李佳老师和我校祁军磊老师共同演绎高质量、有内涵的课堂。

在一首《爱我中华》的歌曲中,李老师引入了促进民族团结的课程。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两大目,包括民族大家庭和家和万事兴。李老师以提问的形式开展教学,如第一部分:处理民族关系最基本的原则,朱老师让学生观看PPT图片、视频和相关材料的方式回答系列问题。讲解中,林老师以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就“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如何实现?你有什么好的想法?”这样的大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分享,期间还深入各小组进行引导,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保驾护航。学生发言积极,从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阐述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好想法。课堂接近尾声,李老师结合时政,加深了同学们对民族政策的理解,初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进一步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我校祁老师开课后播放了一首《中华民族唱起来》的歌曲,同学们通过欣赏MV提炼视频信息,强化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印象。祁老师又通过分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全国人大代表、各民族守望相助、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等诸多事实或规定,帮助同学们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就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的政治认同。同学们接着概括了新疆自治区和平解放70年来取得的各方面成就,加深了同学们对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巨变的印象。在探究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原因、理解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大力支持的政策时,祁老师用材料事例引导大家关注时政热点,理解民族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要守望相助齐心奋斗等关键点。祁老师再带领大家从个人角度去探讨如何促进民族团结——懂得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这就使课堂的重难点得以升华。为此,祁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

林老师的语言极具感染力,课堂气氛活跃,问题的设置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林老师紧扣课标,通过问题设置调动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合作擦出智慧的火花”,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探究中实现了深度学习。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两校老师积极参与、相互切磋,通过经验分享,我们一定能够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