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助推个性化成长

作者:陈慧 发布人:俞惠铭 发布日期:2020-11-09

开学不久,我校就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了高一新生指导教师招募工作。30多位教职工依据不同主题方向包括学业提升、学术发展、兴趣特长培养、精神引领、生涯规划指导等共申报了30个导师课程。


00

11月6日下午,我校在阶梯教室举行了高一年级新生发展导师制推荐会。刘勇斌副校长带领着所有申报课程的老师直接面向全体高一新生进行课程推荐。会议开始,刘校长提醒同学们:在这个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年代,为了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青少年更加应该注重自己多元化的能力发展,面对新高考的来临,学生们也必须有个清晰的职业规划,更快更早的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开展导师制的目的,正是希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职业规划,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课程,在这个培养共性的大环境下,发展自己个性化的能力,为将来成人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0
0
0
0
0
0
0
0
0
0
0

推介会上,30个导师课程负责人按申报顺序挨个对自己的课程进行介绍。导师们的课程种类多样,形式新颖。其中有针对学生学业提升的专题辅导课程——陈慧老师的高中生物重难点突破课程,皇兵老师的化学项目式学习课程,曲雪华老师物理专题辅导课程,罗浩和李小英老师的低阶转高、玩转数学的特色辅导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展旨在正常教学之余针对一些学科基础薄弱的同学给与帮助,加强学科学习能力,助力高考。还有一些属于科学探究类型、助力学生学术发展的课程——刘勇斌副校长,杨艳君老师,朱术超老师共同负责的科技创新班——旨在打造一支科研考察队,综合生物,地理学科知识,以小课题形式参加科技创新大赛,让学生们于大赛实践中提升自身学术研究能力。另有吕辉老师和谷若丹青老师共同申报的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旨在招募擅长美学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学生们共同创造建筑模型,为参加明年的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大赛做准备。体育老师则精心设计了炫酷篮球、五人制足球、游泳兴趣班等课程——这些课程受到了广大男生的热捧。德语老师吉可心、日语老师劳翠月为同学们准备了别具异国特色的文化交流课程,吸引了很多有意向出国留学的学生,学生们可以在提升外语能力同时开拓国际视野。田强老师和伍建兴老师都是篆刻的骨灰级爱好者,他们希望可以通过《跟我学篆刻》这门课程让更多学生了解篆刻的魅力;知性优雅的袁丽珍老师,将把央视的见字如面活动带进课堂,旨在让学生们在书信朗读中感受文字的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严校长和李玲老师共同打造了一门日常生活中的法律课程,旨在让学生们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合格公民;肖涵老师登场就引起了学生的欢呼,她带来的课程《青春自修室之性教育普及》更是引起现场一阵轰动,她突破世俗观念,将中国人最羞于谈及的性教育带入中学课堂……

会后,学生们将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出自己心仪的课程,选择的过程定然十分纠结,毕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不论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相信对于学生们而言都是受益终身的选择。

导师制的活动不但助力学生个性成长,也激发教师内驱动力,深受师生喜爱,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课程会扎实推进,成为学校的一抹亮色!

?

部分同学感受:

李雨欣同学:老师们对于自己的课题准备精致得让人眼前一亮,随之而来得是幸福得烦恼——该如何选择呢?有些老师深藏不露,展现出来得课题令人跃跃欲试。让人不禁烦恼——究竟是选择尝试未知领域呢,还是在已知得学科内深入学习?

肖祺暄同学: 在老师的分享会开始之前我已经选择了一些老师的课程 ,但是每一位老师的分享都有着许多新奇的内容 ,将知识和常识用不同于平时课上的方式带给我们 ,在填报的那张纸上我进行了很多次的涂改 希望能参与很多老师的课程 ,似乎只能选择一位老师太局限了, 很期待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程!

兰玥同学:昨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导师制活动,导师辅导的课题丰富程度超乎了我的预料,这些课题并不是着眼于高考应试科目,而是让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从自然角度到人文角度去关注世界,同时课题内容充满了乐趣。另外,我发现在导师制活动中仍能有机会学习德语,对于有两年德语学习经历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惊喜。在聆听完每位导师精心准备的宣讲辅导课题后,我对每种课题都充满好奇,对自己想要参与的课题项目更是充满了期待。